【推荐阅读】湖南:另一个江南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1-04-16
 

在研究湖南时除了看一些地理书籍外,我还找了沈从文的文学作品来读。沈从文的文学成就大,这是公认的。他写的多是上个世纪上半叶湖南湘西的事。沈先生说的湘西,并不是今天的行政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这个自治州的成立是较晚的事,50年代民族学家潘光旦把土家族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识别出来,1957年国家才公布成立了这个州。沈先生说的这个湘西其实就是湖南的西部。他在一本书《凤凰往事》的题记中说得很清楚:“湘西的范围很宽,接近鄂西的桑植、龙山、大庸、慈利、临澧各县应当在内,接近湘南的武冈、安化、绥宁、通道、邵阳、溆浦各县也应当在内。”但沈先生的小说、散文写的大都是沅江流域的事,写行船、写坐船赶路、写水手、写码头、写水边城镇各色人的人生、写水边吊脚楼的生活……看沈从文的作品我头脑中时常浮现出的是江南的景象。

我说的江南是文化意义上的江南,是由许多意象和画面组成的,其中最重要的意象都与水有关,江南意象的核心是水。无论“人家尽枕河”,还是“画船听雨眠”,无论是摇船的采菱女,还是有着石板路的雨巷,一切都与水有关……可以说无水不江南。但是在过去,我心目中的江南主要是指太湖流域周边的杭嘉湖平原地区(杭州、嘉兴、湖州、苏州和无锡一带)。过去我从未把湖南的形象与江南联系起来,但是沈从文的小说和散文让我把湖南与江南联系起来了。

其实沈从文的作品完全可以当做地理作品来读,其中除了人物故事是虚构的外,他对一个地方的描写,对一个地方的社会经济,对一个地方生活物资和信息流动的揭示完全是地理的视角。尤其是对水系和由河流引发的生活的描写,非常像地理学的文章。所谓地理的视角,依我看就是一种横向的、综合的、系统化的视角,不是一种垂直的视角,就是把天、地、人等各种事物放到一起看,而不是拆开来看。水系河流是最重要的地理要素,河流能把天气、地形、动植物、人、城镇、经济、文化……这些串联在一起,展开一幅世界的图景。对此,沈从文自己是有所认识的。他在《湘西散记》一书的开篇便是一篇《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在我的一个自传里,我曾经提到过水给我的种种印象。檐溜,小小河流,汪洋万顷的大海,莫不对我有过极大的帮助,我学会用小小脑子去思索一切,全亏得是水,我对于宇宙认识得深一点,也亏得是水。”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