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组活动】耐久跑教学设计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1-03-12
 

一、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采用小组合作、自主学练等教学方法,开拓学生智力、创造力,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及终身体育的意识。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教材分析

1. 耐久跑的教学价值——耐久跑的教学方式相对比较单一、枯燥,学生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常规教学思维是浅层次的传递给学生一个概念上的知识,浅尝则止,而不是形成技术,学生并不知道怎么样才能相对克服长跑带给身心的不适“冲击”。本节课把教学内容界定为呼吸方法和控制速度的方法就是要让学生由“概念知”形成“行为知”,努力避免学生“走走跑跑”的随意行为。

 

2. 耐久跑的锻炼价值——初一学生在小学阶段较少接触耐久跑的“实战”,缺乏耐久跑的经验积累,这对他们身体和心理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耐久跑的学习和训练,对于刚进入中学的孩子们来说,无疑是个颇有锻炼价值的学习载体。

 

 三、学情分析:

本次课针对初一3班,37人。现在的学生在吃苦耐劳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大部分学生不愿吃苦,尤其是些身体肥胖、体质较差的学生显得尤为突出,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将会是教师的一大难题。然而,耐久跑是初一教学的重点,教师如何把握这个教材,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既要使学生主动学习,又要使学生乐意学习,然后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一致品质。

 

四、学习目标

1.知道耐久跑的途中跑的身体姿势。

2.能做到途中跑时手臂能配合跑动做自然前后摆动,在各种跑的练习中学会脚部的滚动式着地,并学会对速度的控制,做到有节律的匀速跑动。

3.在小组互助的学习场景中感受到合作的必要性以及提高个体承受极限的忍耐力,并能努力完成规定的距离或时间。


 

五、重难点的定位:

重点:途中跑的身体姿势,有节律地跑动。   

难点:摆臂与跑动相协调。


 

六、运动负荷预计:

平均心率 120-130次/分钟,练习密度:45---50%


 

七、场地器材

 

场地:一片篮球场

器材:10个标志桶,跑步路线图纸37张。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