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丰厚教师专业素养,进一步提升课堂效益,提高教科研水平,11月26—27日,扬州市高三历史教学研讨会暨仪征市中学历史名师工作室年会在我校召开。扬州市各高中学校高三历史教师、各县市区高中历史教研员和仪征市历史名师工作室成员参加了本次大会。会议由仪征市历史教研员曹勇老师主持。
26日下午,江苏省历史特级教师,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扬州市教育学会历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仪征市历史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我校党委书记、校长姚国平作了《校本教研和课堂教学观察思考》报告。姚校长首先指出了校本教研的目标指向在于“教育教学绩效”的提升,阐明了校本教研应针对教师“认识”和“操作”两个层面的问题。“认识”上,需要引导教师不断变换方式、调整视角,去解决“研的定位问题、研的落实问题、研的方法路径问题”;“操作”上,需要切实推进三轮集体备课模式,从研究课标、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处理四个方面落实集体备课中“研”的问题。接着姚校长重点对“预上课”问题作了深度思考和分析,并从“学生眼中好老师的标准”引入对课堂教学的思考。姚校长从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习惯性插话这种现象入手,分析了这种提示性的“语言贿赂”,既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严密性和流畅性,也不利于帮助学生养成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违背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要尊重别人的基本道德要求。姚校长引用伏尔泰的话“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号召全体教师重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积淀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彰显教育人对学生终身发展的深层次的人文关怀。最后,姚校长对历史学科的重点研究内容作了解读和分析,和与会者分享了自己在历史教学和科研过程中的思考与感悟。
随后,扬州市教科院陈国兵教授作了《扬州市高三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对开学以来全扬州高中学校的历史教学质量作了全面分析。陈教授对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有效人数等各项数据进行详细比对和分析,指出了各学校的优势所在、不足之处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给出了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具体实施建议,明确了下一阶段各学校的教学重点和努力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