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大凌河 辽西“小黄河”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1-01-18
 

在中国难以胜数的江河当中,大凌河显然并不在声名显赫的大河名川之列。这条发源于辽、冀交界处的河流,总长不过397公里,流经辽宁凌源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朝阳市、北票市、义县、凌海市六个县市,流域面积约为2.33万平方公里。放眼东北三省,无论是黑龙江、松花江还是乌苏里江、鸭绿江,其知名度都远在大凌河之上,即便是辽河这条相邻的“姊妹河”,其长度也是大凌河的三倍有余。然而,就是这样一条延伸在中国“雄鸡”脖颈处如毛细血管一样纤细短促的河流,却被中国近现代以来的有识之士称为辽西“小黄河”,在中国文明演进的历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大凌河古称渝水、白狼水,自古以来即是一条人类迁徙的廊道,它的源头距北京不到400公里,沿途并无难以逾越的天堑,因此,在地理版图上可与华北的广袤平原连成一片。最早从太行山脉向东北方向出发的旅行者,或许是北京周口店猿人的一支子孙。十万年前,他们一路披荆斩棘,终于在这条奔流不息的大河旁,发现了几孔向阳的山洞,便燃起篝火,捕猎野兽,一代又一代繁衍生息于此,这就是大凌河畔的“鸽子洞人”。

上世纪70年代,中国考古学界在这座岩洞中发现了280件旧石器、26种哺乳动物化石、50厘米厚的灰烬层,以及三枚人类头骨、颞骨与髌骨的残块化石。经过多年研究,“鸽子洞”基本被认定为距今5万—1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文化遗址。学者们进而发现,这些曾经在大凌河畔生活的古人类,制造石器的技艺与北京周口店猿人的手法不仅如出一辙,而且青出于蓝,具有代际文化传承的显著特征。鸽子洞人的到来与离去,是人类最早沿着大凌河廊道进行的文明远征,按照一些学者的观点,这几孔大凌河畔的山洞,甚至有可能是东亚古人类沿白令陆桥前往北美洲开枝散叶的中途驿站。“鸽子洞人”是最早的大凌河之子,最终又消逝在时光的灰烬里,只留下一个模糊的背影。

大凌河自南、西、北三个源头涓滴涌流,至辽宁喀左县汇为一水,继续往东北方向奔流,还在南亮子与上窝铺这两个山村的交界处,划出一道弧度优美的U形河湾。正如长江、怒江、黄河等中国的大川巨流都有声名响亮的“第一湾”,大凌河的这道湾谷也就得了“凌河第一湾”的美称。时在初冬,木叶尽脱,站在河东的山梁上向西俯望,近岸的河水结了薄冰,却有温润如玉的淡绿色感,河湾如一只玉镯,掉落在辽西的浅山之间。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