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科普】体育公开课是不是优点“假”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0-12-11
 

相信体育老师们都听过无数节公开课了,越是高级别的比赛课,课堂秩序、学生素质以及呈现的课堂质量都无可挑剔,我们在赞叹这些课上得好之外,总会听到另外一种声音:“假”!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公开课“假”呢?那什么又是“真”的体育课呢?

关于这个问题,小编最近想到了一个现实中的类比——实验室技术与工厂技术。世界上的专利技术分两种,一种叫实验室技术,另一种叫工厂技术。

实验室技术就是从0到1。一群穿着白大褂的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做各种尝试创新,发明出一种全新的东西。

工厂技术就是从1到100。创业者投资家对某种新型的产品做投资,将其量产,并投放到市场造福千家万户。

这两种技术哪个更重要呢?这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没有从0到1的创新发明,也不可能有后来的产品应用,我们当然要重视科学家的科研工作。同样,将新发明变成产品可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因为实验室是无尘空间,而且无需考虑成本,某个零件可以做好几个备用。

但是到了实际的生产过程,大规模的流水线生产不可能做到完全无尘。企业家也必须考虑生产成本,过高的成本所制造的产品性价比就会降低,市场不接受它的话,那它就不是什么好发明。比如电灯泡,早期的电灯是用白金做灯丝,成本高的吓人,它根本就是富人的玩具,直到爱迪生找到更优质的替代品,并在控制成本上做到了极致的优化,这才将它带进了千家万户。

类比到我们的体育教研,体育课也被分成了常规课和教研课(比赛课)。教研课就好比实验室技术,老师们无需考虑太多的干扰因素,只需要专心研究优质的教学方法和新颖的练习方法,在如何把握教学重难点上下功夫。有时候为了呈现当下最佳的教学效果,不惜无限制的提高投入成本。常有老师开玩笑说,上一节公开课折寿三年。正因为公开课的投入成本高到脱离了现实,所以才会有人觉得“假”。

所谓的“真”的体育课,就是常规课了。常规课就像流水线的生产车间,它有很多的干扰因素,绝不可能像实验室那样做到无污染。比如多个班级上体育课而操场与器材冲突,学生个体差异大无法统一教材,一天要上五六节课教师精力有限等等。这些问题才是困扰我们体育教师多年的难题,而我们的教研活动并没有集中解决这些问题,相反教研课比赛课的课堂模板还在加剧这些问题。

 

低效课堂

 

很早以前我就听说过“高效课堂”这个词了,老师们也一直在为如何上出一堂“高效课堂”而努力。那如何才能高效呢?

效率=产出/成本

产出:是指学生在本次课的收获,包括技能的掌握提高,认知领域的拓宽,运动参与和情感上的收获。

成本:是指为了本次课而所作的投入,它包括

1.课堂时间

2.器材投入

3.教师精力投入

4.课前准备(精力和时间)

相信老师们都看过无数节优质课比赛课或者教研课了,这些课堂绝大多数都非常优秀,课堂中所呈现的效果都值得我们学习。但是大家都知道,这些优质课的背后是老师们辛勤努力的付出,大量的器材投入,精力投入,甚至多名老师合作,用等同于课堂的时间来布置场地器材。如此高成本的课堂,就算它的产出能出人意料的高,只要除以高昂的成本它的效率所剩无几,所以它们都是低效课堂。


高效课堂

 

如何才能上出高效课堂呢?

看了刚才的描述相信大家应该心里有数了,无非就是提高产出的同时降低成本。要像开发工厂技术那样做教研。

课堂时间:课堂时间的投入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一节课40分钟,包括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不过小编还有个方法,那就是偷课间时间,当然不是拖堂,而是在开学初的几节课,先教会学生做一套简单地准备活动操,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由组长带领做。并且告诉学生,上课铃声响后开始自觉做准备活动,在准备活动过程中最好不要让老师开口说话(节省精力[偷笑])。一旦这么规定,学生基本上在上课铃声响起之前已经在操场排队了,铃声一响准备活动立刻开始。

器材投入:一堂课用到的器材越少越好,或者一种器材多种用法。相信老师们不可能是一天只有一节课,最好是一天都上同一个内容,器材搬出来了就懒得搬回去了。器材摆放尽量固定,比如练习方法1、练习方法2……一学期不要教太多的新式练习方法,这样学生干部就能帮老师摆放器材了。

教师的精力投入:精讲多练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一学期不需要教太多的新内容,只用教几个练习方法,然后学生按照练习方法努力让他们掌握自主练习。比如篮球运球练习方法1曲线运球全场跑,当你说出课名的时候学生就知道该怎么排队怎么摆放器材怎么练习,甚至能说出技术重点最好。能做到这样,当然需要开学初期的努力,如果是带班几年,那就更轻松了。

课前准备:相信老师们都要花大量的精力去准备教案,很多的时间是花在了写教案上。为了节省精力,学校老师们可以互相合作分工备课,每人负责一个项目的单元教学设计,利用教研时间一起研讨教学方法与学生的练习方法,讨论出的方法大家一起分享,全校统一练习方法,尽可能让老师们轻松无压力的工作。

当然,以上只是从降低成本角度考虑,如何提高产出还需要老师们继续努力研究了。各省市级的优质公开课都摆在“艺术展厅”,而我们基层的教研不是竞相模仿他们也做艺术展品,而是如何把这些优质的展品工厂化,融入到常规课中。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