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案】亚洲音乐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18-11-08
 

亚    洲    音   乐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朝鲜半岛、日本、印度尼西亚的音乐传统及鉴赏优秀的音乐作品,从精神上得到美的享受,从而增进学习世界民族音乐兴趣和爱好,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家的民族音乐文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启发学生在对音乐形态与音乐情感的体验中,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指导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探究各国民间音乐文化风貌。

3、知识与技能目标:

进一步学习音乐表现要素在音乐的民族风格中的作用。

二、重点难点:

教材的重点:

认真聆听具有代表性的朝鲜半岛、日本、印度尼西亚的民间音乐作品,充分地体验和感知,从而对这个区域的音乐风格及特征有基本的了解。

教材的难点:

体验、感知、探究朝鲜半岛、日本、印度尼西亚的民间音乐风格,并能以简洁的语言总结所听音乐的基本特征。

三、  教学程序:                

一、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走进课题

    1.语言、图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今天音乐课,我们组织一个音乐旅行团,很高兴做你们的导游,现在就让我们登上音乐快车,开启我们这次充满东方神韵的亚洲音乐之旅。

    2.师生互动——亚洲文化漫谈:

师:亚洲,世界上最大的洲,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生:人类文明古国——古代中国、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

师:它们所创造颇具特色的、灿烂的音乐文化是人类音乐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宝贵的音乐财富不仅对所在地区,而且对其他大陆音乐的发展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在这些地区出现了:

A/  以马卡姆为特征的阿拉伯古典音乐; B/  以拉格体系为代表的印度古典音乐;C/  以大型敲击乐器合奏而著称的印尼佳美兰音乐;D/  吸收自中国传统音乐、尔后被民族化了的日本雅乐和朝鲜的唐乐和乡乐;

这些都是东方音乐艺术的瑰宝。除此之外,在亚洲的广大地区还蕴藏着千百种形态各异、杂色斑斓的民间音乐文化,它们像一面面三菱镜折射出亚洲各地区、各民族人民多彩生活的不同侧面,是我们了解各地风俗民情的钥匙。

二、站点设计——深入展开

(一)朝鲜篇

1.韩国旅游风光影片导入:第一站  朝鲜半岛音乐文化

2.朝鲜半岛文化漫谈:显示朝鲜半岛的地理位置;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朝鲜半岛分裂为南北两个部分,但是从音乐传统来看,它依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这里讲述的是整个朝鲜半岛的民族音乐。

3.学生听赏活动1:

观看高丽时期的宫廷鼓舞。聆听伴奏:朝鲜古典本土音乐――乡乐;感受音乐中三拍子的韵律。

4.学生听赏活动2:欣赏民间音乐――农谣《清津浦船歌》

(1)从朝鲜的宫廷走出来,去领略一下民间的音乐――农谣;

(2)介绍农谣:

师:思考这类渔歌、船歌的农谣的产生与朝鲜半岛的地理位置、人民生活、从事的劳动有何种关系?

生:朝鲜半岛三面环海——水产业、浦鱼业发达——浦鱼劳动对文化生活的渗透和影响——渔歌和船歌(如网歌、船歌、划桨歌、撒网歌、拉网歌、捞渔歌、收网歌等)

(3)欣赏《清津浦船歌》,提出思考问题:歌曲可以分为几段,每一段在节奏和旋律上各有什么特点?找出这首歌中像模仿鼓声的象声词,跟着录音敲击节奏。

(4)分段欣赏,小组讨论、实践:

1、带问题一听赏第一第二段,分曲式结构, 体会每段特点;

2、找出第三段中模仿鼓声的象声词,听、辨、拍节奏;

 例举――讨论――探究总结朝鲜半岛传统音乐的独特的节奏形态:

 (二)日本篇

1.猜谜导入学生听赏活动3:听赏《五木摇篮曲》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很多作曲家将它作为创作的源泉,把一些民歌的曲调改编成器乐作品,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首钢琴独奏,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猜测这是那个国家的风格乐曲,并把它作为开启我们下一站旅行的钥匙。

2.师生互动――日本文化漫谈:

A/  显示日本的地理位置;

B/  花道、茶道、相扑、和服、浮世绘……

C/  介绍日本传统音乐:日本的传统音乐包括神乐、雅乐、伎乐、能乐、歌舞伎等形式,大都为歌、舞、戏剧的综合体。雅乐乐器、伎乐、能乐的有关图片;

3.学生实践活动2――唱《樱花》,体验日本都市传统音调

①  学生活动:演唱歌曲,体会其旋律特点。

②        师生讨论:音阶排列为3 4 6 7ⅰ7 6 4 3,其调式别具一格:五声音阶   中出现两对半音及一个三全音,这种特殊的5 声音阶便成为构成通常人们所熟悉的日本音乐风格的最基本要素,与中国和东方许多民族常用的无半音5 声音阶存在明显差异,这便是日本都市传统音调:都节调式。

③        唱都节音阶,体会都节调式作为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是构成这种典型日本味儿旋律的基础。 

4.学生听赏活动 4――欣赏《索兰调》

师:让我们从日本的都市走向民间,欣赏赏一首日本民歌《索兰调》,又称《拉网小调》,是日本北海道渔民在捕捞鲜鱼时演唱的一种劳动号子。虽然没有使用刚才讲的都节调式音阶写成,但是仍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属于典型的日本“八木节”音乐样式(节拍规整,在母音上不太延长)。

(三)印度尼西亚篇

1.显示印度尼西亚的地理位置及风光图片,导入最后一站:印度尼西亚。

2.文化漫谈:被称为“千岛之国”的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以它旖丽的热带风光、遍布各地的名胜古迹、多彩的民俗风情及佳(甘)美兰音乐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国的观光客。

3.学生听赏活动5:印尼佳(甘)美兰音乐。

(1)故事激趣:关于佳(甘)美兰音乐的起源的传说。

(2)佳(甘)美兰音乐乐器图片,分层掌握:  

(3)欣赏佳(甘)美兰音乐出示佳(甘)美兰乐队演奏视频,直观演示,逐步深入、体会风格。

4.学生听赏活动6:充满着南洋情调的印尼克隆钟——《哎哟妈妈》

导语:印度尼西亚是由上百个民族组成,其音乐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既有像甘美兰那样独具本土的特色的音乐,也有我国人民更为熟悉的是《梭罗河》《椰岛之歌》等优美动听、充满着南洋情调的印尼歌曲,在印尼,把这些歌曲成为克隆钟。

(1)克隆钟的由来

(2)克隆钟的风格与特点:是来自葡萄牙的民间音乐与印尼本土的音乐传统相互融合的产物,因此,它既与歌曲南欧风格的旋律相贴切,又蕴含着印尼本土音乐传统的神韵。

 (3)听赏体验:充满着南洋情调的印尼克隆钟——《哎哟妈妈》

三、旅行收获——目标检测、巩固新知

把朝鲜半岛、日本、印度尼西亚各国民间音乐的独特形态、风格与特征浓缩为简练的语言,以连线的形式出现,来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同时也是对本课新知的巩固。

 四、课后延伸——自主探究

设计一些课前、课后的相关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和学习活动,本课课后延伸:

1.《亚洲民族民间音乐的多样件初探》;              

2. 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南亚、西亚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图片、音响及文字资料,开展小组之间的交流或表演活动,扩大自身的音乐视野和知识面,培养多元文化价值观。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