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低风险地区夏季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新冠肺

来源:仪征中学 时间:2020-10-1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
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指导重点场所、重点
单位、重点人群做好防护,结合夏季防控特点,我们对《重点场
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防控技术指南》进行
了修订调整,形成《低风险地区夏季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关防护指南(修订版)》。本指南只
适用于新冠肺炎疫情低风险地区,中、高风险地区仍参照原版指
南实施。有关措施如下:
一、落实日常重点防护措施
1.减少人员聚集。娱乐、休闲等活动场所,通过限量、错峰
等方式,减少大范围人员聚集活动,人员接触时尽量保持 1 米以
上的社交距离。餐饮场所,分散错峰就餐,减少人员聚集。在人
员流动性较大、相对密闭的公共场所以及公共交通工具,做好个
人防护,佩戴口罩。
2.加强环境卫生和消毒。室内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空气
流通。超市、商场、农集贸市场等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的场所做
好公共区域的物体表面清洁消毒,落实日常保洁、环境卫生与消
毒等措施,工作人员戴手套。加强洗手、卫生间等设施的卫生管 理,及时清理下水明沟的污水污物,对下水管道、空气处理装置
水封、卫生间地漏等 U 型管定期检查与维护。
3.规范空调管理和使用。办公场所、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
具和住宅等空调系统,开启前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对冷却塔等进
行清洗,保持新风口清洁,定期对送风口等设备和部件进行清洗、
消毒或更换。新风口和排风口要保持一定距离。集中空调系统运
行过程中,尽可能减小回风、增大新风量。
4.提高公众健康素养。开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将卫生创
建与防控工作有机结合。强化公众手卫生、一米线、开窗通风、
清洁消毒、生病时减少去人员聚集场所和佩戴口罩等健康防护和
意识,养成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注意遮挡等良好卫生习惯和
行为。
二、强化重点环节防护
5.重点场所防护。在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前提下,商场、超
市、农集贸市场、宾馆、餐馆等生活服务类场所,图书馆、博物
馆、美术馆等室内场馆,加强室内通风,正确使用空调,做好环
境清洁消毒和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公园、旅游景点等开放式活动
场所,采取限量、预约、错峰等方式,减少人员聚集,做好环境
卫生;影剧院、游艺厅、网吧等密闭式娱乐休闲场所,强化人员
健康监测、限制人员数量和停留时间、通风消毒等措施。
6.重点单位防护。企业、邮政快递业、机关事业单位、建筑
业等单位,做好办公场所、工区及公共区域、职工宿舍等通风换 气、环境清洁消毒、人员健康监测;保持分区作业、分散错峰就
餐、减少人员聚集等措施。进口物资、食品加工等相关单位做好
运输工具和储存场所清洁消毒以及环境监测。养老机构、儿童福
利院、监狱、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等特殊单位做好风险防范,开展
预防性卫生措施,落实人员进出管理、人员防护、健康监测、日
常消毒等防护措施。学校和托幼机构做好应急预案、防护物资储
备、教室宿舍环境卫生和消毒,加强因病缺勤管理,严格实施“晨
午检”“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7.重点人群防护。指导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残疾人等重
点人群做好个人防护、关爱帮扶等措施。在密闭公共场所工作的
售货员、保洁员、服务员、司乘人员、食品从业人员、保安、客
运场站服务人员,以及就医人员、教师、警察、环卫工人、快递
员、海关人员、理发师等,加强健康管理和监测,做好戴口罩、
勤洗手、戴手套等个人防护措施。
三、有效应对风险等级调整
各地按照分区分级标准,依据本地疫情形势,及时调整风险
等级和应急响应级别。一旦从低风险调整为中高风险地区,要严
格执行疫情防控规定,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实施精准防控。在划
定防控区域范围内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要从严从紧落
实防控措施,及时调整转换卫生防护要求。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