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从宗教走向世俗
教学目标: 1、了解欧洲音乐的发展历史,认真聆听西方古典音乐,理解和感受不同美质。 2、了解什么是宗教音乐,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及其有关音乐家生平简历。 3、能够随音乐或钢琴哼唱本课欣赏乐曲的主旋律。 教学内容: 1、本章节主要让学生解西方音乐发展的简要历史,了解欧洲古代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到维也纳古典乐派这段时期的音乐。 2、通过聆听分析这些作品,了解西方古代音乐起源于宗教音乐并在此基础发展的线索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增进他们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兴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学生搜集有关宗教音乐,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资料 课 时:一课时 重、难点: 侧重欣赏《四季》《第一百零一交响曲》两首,其余两首作浏览性欣赏,理解作品的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以“圣诞”节音乐“平安夜”为导入,了解和宗教有关的知识。 (师生共同回顾与“圣诞节”有关的相关知识) 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称为圣诞节。从12月24日于翌年1月6日为圣诞节节期。节日期间,各国基督教徒都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圣诞节本来是基督教徒的节日,由于人们格外重视,它便成为一个全民性的节日,是西方国家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可以和新年相提并论,类似我国过春节。 二、介绍什么是宗教音乐 (让学生展示预先搜集的有关宗教音乐资料,然后教师作概括总结) 宗教音乐又称“圣乐”,它既传达上帝给人们的启示,又表现信徒对上帝的崇敬、赞美、信仰和祈求。 宗教音乐是欧洲艺术音乐的源头,在18世纪以前欧洲音乐主要以教会音乐为主,而教会音乐则以圣咏为主,圣咏是指单声调,没有固定节拍的基督教歌曲。分东方圣咏和西方圣咏,前者例如亚美尼亚圣咏,拜占庭圣咏,后者例如安布罗西圣咏,格里高利圣咏。 18世纪启蒙时期以后,由于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产生了最初的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富裕市民阶层,刺激了他们对世俗音乐的需要,音乐开始向世俗化发展并进入蓬勃发展时期,但教会仍占据着中心地位,从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到浪漫时间众多的音乐大师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的音乐遗产。 宗教音乐主要形式有: a. 弥撒曲:天主教所用的复调风格声乐套曲,采用独唱、重唱,歌词采用拉丁文,宗教改革后,弥撒曲已非天主教专用,信奉新教的作曲家们也常采用弥撒曲的形式进行创作,内容和结构也有所变化,著名的弥撒曲有巴赫的《b小调弥撒曲》和贝多芬的《庄严弥撒曲》。(此处聆听《b小调弥撒曲》片段) b. 受难曲:是大型声乐曲。以四福音书中记载为主,描述耶稣受难为内容,主要以格里高利圣咏组成,代表作者巴赫的《约翰受难曲》和《马太受难曲》。 c. 清唱剧:将圣经中的经文谱曲,用合唱、独唱、重唱与乐队演出的,有人物,有情节,有剧情的清唱表演称之为“清唱剧”,又称“神剧”。清唱剧有点和受难曲相似,与受难曲不同的是:受难曲主要描绘耶稣的受难过程,而清唱剧则没有限制,主要代表作有享德尔的《弥赛亚》、《以色列人在埃及》,古典时期海顿的《创世纪》。(此处聆听《弥赛亚》片段) d. 康塔塔:17世纪初起源于意大利,最早的康塔塔是一种独唱的世俗叙事曲,以咏叹调和宣叙调交替组成,有点和清唱剧相似,区别在于清唱剧篇幅较大,人物众多,而康塔塔则篇幅较小,整篇内容较简单,往往偏重于抒情。巴赫曾写了300多篇康塔塔。 e. 众赞歌:是一种基督教会合唱的颂赞诗歌,又叫赞美诗,用管风琴伴奏,在十七、十八世纪德国宗教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此处介绍欧洲古典乐器—管风琴) 三、引导学生了解巴洛克音乐的有关知识 巴洛克时代(1600~1750)起源于意大利并流传于欧洲的一种音乐风格,巴洛克本来是指17世纪以来意大利的建筑风格,其特征是富丽堂皇、热烈鲜艳、富有动力,常给人以紧迫感,音乐上也大体有这些风格。因此被借用过来。这一时期的音乐代表人物有维瓦尔第、巴赫、享德尔。(此处可展示一些巴洛克时期的教堂建筑图片) 四、欣赏 ⑴、维瓦尔第的《四季》 a、介绍作者:维瓦尔第(1678~1741),他是意大利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小提琴家。他的作品之多之精,令人惊异。他的小提琴协奏曲都很出色,因此他的作品被看作是19世纪协奏曲形式的真正先锋,他本人是教会的神职人员。 b、作品“四季”是维瓦尔第协奏曲中最出色的一套,1725年发表是由十二部协奏曲组成,《四季》是这部大型作品的前四部。 c、赏析作品:1、引导学生回答所视听的乐曲是由那些乐器演奏的;乐曲的音乐风格如何?(明快、欢乐、华丽而洒脱)2、哼唱主旋律 ⑵、海顿《时钟交响曲》(第101交响曲) a、介绍作者:海顿(1732~1809):奥地利作曲家,欧洲古典乐派奠基者之一,他出身于贫苦的车匠家庭,他刻苦自学作曲,一生写了106首交响曲,被称为“交响曲之王”。主要代表作有交响曲《伦敦》、《惊愕》,清唱剧《创世纪》、《四季》以及其它器乐曲等。 b、作品第101交响曲《时钟交响曲》 这一乐章用复三段体形式构成,主旋律和钟声节奏常交由不同乐器组演奏,再现段的音乐有所扩展与变化。在指导学生欣赏时要特别提示音色的变化。 c、赏析作品 引导学生复习交响曲的演奏有哪些乐器组成?简介一下管弦乐队。 引导学生回答这首作品的音乐风格。(欢快、优美、) ⑶、亨德尔《水上音乐组曲》第一曲 a、介绍作者:亨德尔(1685~1759):英籍德国作曲家,在英国生活近50年,他的活动始终同英国民族结合在一起,他主要创作是歌剧和清唱剧,一生共创作32部清唱剧,主要歌剧代表作《阿尔西那》、《奥兰多》,清唱剧《弥赛亚》、《扫罗》、《参孙》、《以色列人在埃及》。 b、作品介绍:《水上音乐组曲》是由十首F大调曲子组成,使用两支双簧管、一支大管、两支圆号、独奏小提琴两把。它突出两支圆号,使它与乐队其他乐器相对演奏,轻巧的同音反复和华丽的颤音演奏,创造了欢快活泼的氛围,而圆号的音色也柔和圆润,又给乐曲添上了一层妩媚的色彩,很适合国王与众人在水上游乐时愉悦的心情。 c、赏析作品:1、问学生这首乐曲有何特色?(欢乐、活泼、轻巧) 2、引导学生欣赏时特别要提示音色的变化。 ⑷、莫扎特《弦乐小夜曲》第二乐章 a、介绍作者: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欧洲古典乐派代表人物,生于萨尔茨堡,5岁即开始作曲,6岁时创作《G大调小步舞和三重奏》,即正式出版,成为他的处女作,标为一号,一生共创作626号作品,作品之精美,让后人难以想象,号称“神童”,莫扎特从25岁开始,辞掉了萨尔斯堡的宫廷工作,成为一个自由的音乐人。为了维持生活,他忙于演出、教课、创作,身心受到极大损害,在这贫困交加的十年中,莫扎特为人类留下优美、甜蜜的作品近两百部。主要作品有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及大量的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和室内乐。 b、作品介绍:《弦乐小夜曲》第二乐章:第一乐章在初中欣赏过,第二乐章与第一乐章形成对比,调性上高四度,为C大调,用回旋曲式,速度放慢,它的主部主题淳朴、抒情,曲调宽广,和弦配置简单浅析。 c、赏析作品:引导学生发现这首乐曲第二乐章的音乐风格,与第一章有何区别(第二乐章:淳朴、抒情、曲调宽广) 五、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宗教音乐,和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作品及古典主义代表作,从欧洲音乐这一发展的线索,我们了解欧洲古代许多音乐精品都起源于宗教音乐,众多的音乐大师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音乐遗产。 通过对海顿、莫扎特音乐的欣赏,请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欧洲古典音乐的感受。
|